top of page
Search

20萬人搶購新居屋!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Oct 16, 2018
  • 2 min read

高尼


ree
網圖

因應6月底特首林鄭月娥公布新房策,其中將新居屋的定價與市價脫鈎,改以非業主的家庭入息中位數作計算,提供更多可負擔水平的資助房屋,新居屋「減價」後,以現時市價計算,由原先七折減至五二折出售,由於售價調低,原先已安排推售的新居屋再次接受申請,並安排於下周二(10月16日)截止申請,原先已遞交申請的15萬份申請可獲保留,再加上新增的申請,保守估計新一期的居屋至少有20萬份申請,超越20萬人搶購今期4471伙新居屋,中籤機會自然渺茫。


新居屋「大平賣」,縱使抽中的機會肯定比以往更加困難,但亦是人人都希望可以「中獎」,相信日後每年的新居屋登場,勢必成為一年一度,甚或是一年兩度的「全城大抽獎」,再者按近年房委會推售居屋的數量,平均每年只有約2000至4000伙左右新居屋,換言之如果日後每次居屋都有多達20多萬人申請的話,隨時要抽足20至30次才可有機會抽中。


正如特首早於去年施政報告已經表明,房屋並不是簡單的商品,而適切的居所是市民對政府應有的期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因此在尊重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政府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會致力建立置業階梯,以置業為主導,讓市民安居,樂以香港為家,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希望。


無可否認,林鄭資助房屋的概念明顯與過去特首有所不同,看來構思與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的理念有所接近,兩年前王于漸的新書「面對不均,再創奇跡」,書中表明對香港社會的種種經濟不均現象,需從全球角度追源溯流,立體地分析社會現階段的各種矛盾,務求使香港走出困境,再創經濟奇跡。


他指出香港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收入及資產兩方面,收入的差距源自經濟形勢下金字塔形的人才結構,需要靠幾代人的教育改變,耗時較長;而資產的差距源自社會向上流動趨勢受阻、難以實現置業願望,需要政府合理分配公屋及土地資源,可有即時的解決方案。


王于漸認為,當香港社會“全民有產”,問題將會徹底改善,對於年輕人來說,當他們具備足夠的風險承擔能力,打拼、創業的可能性自然提升,宏觀來說也將推進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最理想的香港社會狀態是“只要想做業主,就能做到業主”,新居屋的定價可能正朝向這目標進發。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