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人工島可用第一城模式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Nov 13, 2018
  • 2 min read

畢二居


ree
網圖

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以為可以贏盡掌聲,結果郤惹來大喝倒采,搞到<<施政報告>>在立法會的致謝動議被非建制派議員柴台。


香港需要填海造地已是社會共識;填海的面積或有待商榷。現時社會上的爭議,卻落在填海會否花光香港財政儲備,批評者認為方案等同「倒錢落海」。


香港寸金尺土,過往長期倚賴填海造地,基本上都令庫房有利可圖。現時話要建造人工島,若然從環境角度反對,似乎較容易理解,若說憂慮的是財政問題,則解決方案多的是。


過往有過填海計畫引入私人機構參與,例如昔日的沙田第一城填海工程。當年由於政府欠缺資金,同時擔心地產市道波動,所以將填海項目交給幾個大型發展商負責。


當由由恒基、長實、新地及新世界4家大型發展商合作興建的沙田第一城, 4家發展商成立的百得物業,在40多年前投得前身為圓洲角一帶的沙田海大型填海工程,面積達逾600萬方呎,完成後約250萬方呎土地作私人住宅發展,其餘交還政府,因屋苑位放沙田市地段1號,故命名為沙田第一城。


地產界行尊指出,第一城首推即日售千伙項目於1980年9月底開售,有準買家為求購得心頭好,排隊超過5日4夜,當時就創出在短短2小時內售罄首批千多伙的佳績,開售當日更錄得炒籌。期時單位售價約10多萬至20萬元有交易,如果持有至今,閒閒哋升值幾十倍。


另一個發展商參與基建的項目是全港最大屋苑嘉湖山莊。早係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商已看準天水圍一帶的潛力,該區當時係后海灣一部份,係屏山對出由河涌沖積成的淺灘。這些淺灘之後圍田變成圍魚塘。1978年,長實同會德豐合股公司買入天水圍地同魚塘,翌年有中資背景嘅華潤集團買入該公司大部份股權,當時華潤佔百分之五十一,長實佔百分之十二點五。當時華潤想15年內起個50萬人口嘅新市鎮,後來華潤因為財力不足,加上李嘉誠睇好天水圍,就慢慢吸納華潤之外嘅股權,到咗1988年,佢佔百分之四十九。1988年12月,長實同華潤傾掂發展嘉湖山莊,風險由長實承擔,分紅比例亦較高。經過10年,天水圍嘉湖山莊七期全部起好。嘉湖屋苑總面積佔地400萬平方呎,單位數目亦多達15,880個,以單位數目而言,為香港住宅之最。


從沙田第一城到嘉湖山莊的經驗,外界擔心大型發展項目有財務風險,不能說成杞人之憂,但也不是沒有方法可以解決。蝕本生意無人做、殺頭生意反而有人做,利之所至,財團一樣會冒險,人工島怕蝕本,大可用第一城模式利誘發展商,實行願者上釣,咁就唔使警庫房為了填海搞到清倉。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