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54呎劏房如人世悲劇
- landvoice
- Nov 2, 2018
- 2 min read
阡陌

相信大家還記得,今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未來土地供應選項的公眾諮詢,小組選用「貴、細、擠」三隻大字,作為諮詢文件的封面,分別代表現時香港土地問題中,樓價高、租金貴、上車難的三大難題,香港樓價有幾貴,相信大家都相當清楚,至於香港住得有幾「細」、有幾「擠」逼,相信未必人人有機會參觀過舊樓劏房,以至位處工廠大廈的劏房單位。
究竟現時一般劏房面積有幾細?要了解這個問題相信亦有一定難度,始終現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劏房以至工廈劏房,均完全不合規格,不單違反土地用途的要求,連帶基本消防條例亦不合格,因此想就全港合法以至不合法的劏房面積作全港性的研究統計,機會自然相當渺茫。
不過在剛過去的施政報告,特首林鄭月娥表明,在新供應到位前,運房局轄下的專責小組會積極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主導和推行的短期措施,以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並重新推出的活化工廈措施,我們會容許改裝整幢工廈為過渡性房屋。
至於有關全幢工廈改裝作過渡性房屋的豁免細則如何,根據屋宇署上星期發出「根據建築物條例第42條就過渡性房屋批予變通或豁免」的通函,雖然有關細則只適用於1976年前建成的舊樓、唐樓,容許有關不乎現時建築物條例的過渡性房屋改裝,不過局方亦表明日後有關整幢工廈改裝作過渡性房屋,亦會用上類似的務實態度,亦會考慮豁免地積比率、上蓋面積以至通道後巷等要求。
若按有關文件通函作日後改裝過渡性房屋作標準,相信大家亦會感到「汗顏」,原來劏房的標準是房間面積不少於54呎,文件指出房間面積不少54呎,便可豁免房間採用通風要求,換言之原來劏房可以是只有54呎的「黑房」,但想真一句要居住於密不透光的54呎「黑房」,確實猶如人間悲劇。
再者相比於現時全港人均居住面積亦達170平方呎,雖然已較新加坡人均面積細40%,不過原來一般劏房面積只是全港人均面積的三分之一。當時大家亦會明白,如果將劏房的豁免面積增加至100呎,未來獲豁免改裝的劏房數量便會勁減一半,換言之將劏房面積定於54呎只是政府向現實「低頭」的務實做法。總之如果政府標準定得太細,難免會被人評為「不合理」,但定得太大又未能有效難免房屋問題,完全是「左右做人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