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餅不均隨時惹罵
- landvoice
- Dec 24, 2018
- 2 min read
畢二居

房屋政策一向是本地最重要的民生政策,隨時會牽一髮動全身。早前特首林鄭月娥暗示會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最近又有報導指這個目標會正式公開,不過,本港一向以私樓主導,形成整個經濟結構要依賴房地產,林鄭要扭轉百年來的經濟生態,肯定是一步險棋。
根據相關報導,運輸及房屋局在快將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會訂出下一個十年房屋供應目標,正式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現時的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藉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報導推算,去年供應目標數字推算,本港未來每年私樓目標供應量,或會由現時一萬八千個,驟降至一萬四千個以下的水平。
政府決定提高公屋比例,都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有關,因為小組主席黃遠輝透露,在過去一段時間就土地供應收集意見時,都留意到不少意見認為政府應將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七比三,相信政府會聽到有關意見。
把公營房屋比例提高,聽落好似為普羅市民著想,好易佔取道德高地,容易贏得掌聲這也是土地專責小組經常採取的態度,至於實際得到甚麼效果,則是多年之後的事。對很多中產來說,居住公營房屋的人,佔取了大量土地資源,付出的代價不成比例,他們享受的福利,不是已經上岸的小組成員付出,而是苦苦掙扎的邊緣中產和夾心階層承受,公營房屋多了,私樓樓價好可能上升,本來已上車難的年青人,買私樓更加無望,最驚是公營房屋其實都唔夠,於是把這班人再向懸崖推近一步。
香港房屋問題根源是土地不足,公私營樓宇無論比例點分,都是零和遊戲。當個餅不足,改變比例只會引發更多怨言。覓地小組在開闢土地方面沒有良方,時間浪費在諮詢民意上,短期如何增加供應完全無橋,現在推動把土地多用來建公屋,惹起負面衝擊的隱憂,民意是否又能夠反映出來。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