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呎租貴過山頂,合理嗎?
- landvoice
- Aug 15, 2018
- 2 min read
高尼

「糖又加、鹽又加,成日咁加任佢話」,這段加價浪潮的歌,於七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流行曲歌詞,當年社會通脹率持續處於高位,「百物騰貴」自然成為當年寫照,時至今日,最困擾市民自然是居住問題,十年前天水圍城的歌詞,「誰策劃這寸地尺土、人擠逼中便容易退步、他親身真正感到、尺地寸金人便會無餘地平和獨舞要見步行步」,十年後情況竟更見嚴重。
居住於寸金尺土的香港,「住得細」、「住得貴」早已聞名於世,以不少內地生喜歡租住的將軍澳為例,一個面積僅約110平方呎的主人套房,每月租金已高達9000元,呎租逾81元,比起同區的平均呎租貴足一倍以上,借用廚房煮食需限時限刻外,部分業主更連出入時間也規管,租客需於午夜12點前歸家,比起住學生宿舍還要嚴格,為何租金如斯高昂仍然有人租。
新近筆者有個朋友,因為屋企裝修而需要搬出來暫居兩、三個月,由於只是單身寡佬一名,加上又只是暫居性質,要求不是太高,預算的開支亦希望不用太大,原先亦預計可以用每月6000至7000元,揾間一百多平方呎的劏房作短租,奈何最終情況被想像中更加糟糕。
首先原來現時一間較為「似樣」的套房,租金隨時要8000至9000元一個,加上接受短租的套房亦相當有限。近年潮流興「共居」,經代理介紹朋友睇左一間類似「青年旅館」般的床位酒店,房間分成三人房及八人房,其中八人房更是由四張上下格碌架床組成,實際上租戶只是一張細少的單人床位,再加旁邊一個細小的儲物櫃,每月租金已高達5000多元,暑假仲貴要6000至7000元,三人房就自然更加貴。
筆者嘗試翻查一下呢個酒店的資料,原來酒店過去是以服務式住宅出租,其中最大的一間房,每月租金亦只是2萬元,現時改為床位式共居生活出租,美其名就是共居生活,但以八人房計算,每個床位至少5000元,換言之酒店於年多前改裝後,房間租值起碼「翻一翻」,由2萬元變4萬幾元,對於酒店持有人來說絕對相當吸引。
月租5000多元去租1個床位,確實有點貴,最後朋友找到了另一間由全幢六層高的唐樓改裝而成的劏房,一層可以分間成約20間劏房,老實說每間房只有約30至50平方呎,堪稱為棺材房,不過租金亦絕對唔平,月租約3500元起,以呎租計算,每間劏房呎租超越110元,比起山頂南區超級豪宅的呎租還要貴。
按上述兩個個案來說,住得貴、住得細確實已經是千真萬確,當然要解決亦並非一朝一夕,正如天水圍城的歌詞,大家唯有見步行步。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