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土地共享」仍然得個講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Jan 10, 2019
  • 2 min read

高尼


ree
來源:網絡

去年特區政府耗資千萬製作,由委任小組成員、研究選項、長達長達80頁紙的諮詢文件、歷時5個月諮詢的土地大辯論,這場千萬鉅鑄亦隨著報告於上星期正式發表而落幕,有別於過去的諮詢組織,今次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明顯是高規格的「大龍鳳」,有人話是次小組主席黃遠輝,最終會成為周永新2﹒0。


黃遠輝會否成為下一個周永新,早年由周永新教授負責研究退休保障的小組提出報告,建議政府實行全民退保,但政府最終拒絕落實。今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發表的報告,同樣成為一份幾近不受重視「遲來的報告」,因為特首林鄭月娥早於去年10月已急不及待,在未有全份報告以先,在去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已定下多個土地供應的策略。


當然今次土地供應報告亦未必如昔日周永新就退休保障的報告一般,雖然政府已表明不會整份報告「照單全收」,不過今次政府做法確實是未等小組報告,已就個別選項提出建議,小組也基本上支持填海,只不過土地供應小組諮詢時,東大嶼的人工島只是填海1000公頃,而政府的明日大嶼計劃,卻是大幅填海1700公頃。


不過筆者今日想講是土地共享計劃,即是土地供應小組諮詢文件中的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在最新發表的土地供應報告中列明,公私營合作模式可作為另一個善用土地資源的方向及工具,符合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的原則。因此,小組建議政府應就公私營合作訂下具體機制,以盡快釋放新界私人土地的潛力。


報告中所提出的公私營合作具體機制,亦即是去年10月特首施政報告中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事實上政府在發告未發表以先,同樣己訂下多個土地共享(公私營合作)的具體建議,包括(一)當中不少於6至7成須用作興建以資助出售房屋為主的公營房屋、(二)就修改地契向政府繳付屬項目內私營房屋和商業配套的十足市值地價、(三)申請者須負責興建支援有關發展甚至能惠及當地社區的基建設施,費用經政府從成本效益角度審核後,可從地價中扣減、以至(四)必須公平、公開和透明的申請機制。


有細節總好過無細節,不過最重要還是早日落實細節兼展開計劃,正如施政報告所言,「希望在參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最終報告後,於明年(即今年2019年推出先導計劃」,報告已經發表,建議亦與政府建議相當接近,現在需要已經不再是一個講字,最重要是盡早展開計劃,以免讓人以為這個「土地共享」是講左當做左,再者其實早於2017年已有傳媒報導過,會德豐發展一幅大埔洞梓可作公私營合作的港人首置上車盤,連規劃建議亦已準備好,相信同類土地亦有不少。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