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土地大辯論 -- 一場遊戲一場夢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Sep 24, 2018
  • 2 min read

高尼


ree
網圖

講足4個多月的土地「大辯論」,於本月26日便正式落幕,這場由現屆政府重點推動的公開諮詢,這份長達80頁的諮詢文件,以「增闢土地,你我抉擇」為主題,未必大家如何看待這場土地大辯論,大家有沒有填「點心紙」,有無到過任何一個諮詢站。


筆者認為,土地大辯論最終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這場土地「大辯論」的目標是希望能推動社會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劣,並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可惜即使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已經表現得相當落力,四出講解,務求取得社會上最大的共識。

可借事實往往是事與願違,最慘莫過於連帶行政會議成員之一葉劉淑儀批評土地大辯論的「點心紙」資料不全面,填寫該18個土地選項沒意義、浪費時間,並罕有地在新民黨記者會上拿起「點心紙」,慢動作地將其撕開兩半,指各界亦有批評該18個選項。「土地大辯論諮詢沒有包含釋放監獄土地、藍塘填海方案等選項,是不全面,「叫市民tick tick tick」亦不合理,過度簡化資料。」


即使主席黃遠輝有多努力,但最終仍然是吃力不討好,根本無法取得大共識,最終只是各說各話,甚至連最基本的問題,包括香港欠缺多少公頃土地仍然未有結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認為香港至少欠缺1200公頃土地,有人認為小組高估,亦有人認為至少欠缺2000公頃土地。


筆者認為最終只是一場遊戲是因為連基本的倡議也未取得共識,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其中一個重要的倡議,便是以「創造容量」的新思維來進行運輸基建規劃,有別於以往以「需求主導」的概念作規劃,所謂「創造需求」是指,政府不再僅僅以人口及就業預測、傳統汽車流量、經濟內部回報等作為主要準則,而是一併考慮透過適當提升基建及環境容量,為本港創造發展空間,以應付未來潛在需求。


正如筆者於去年年底亦已提到,以基建換供應來助開拓更多偏遠地方,不過有關「創造容量」的倡議亦只是長達穩定供應的一大考慮,取代以往按需求來作規劃,奈何這方面也沒有共識,任何討論也只是各說各話。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