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巧婦難為無米炊!沒有地那有屋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Sep 14, 2018
  • 2 min read

高尼


ree
網圖

古語有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思是指即使聰明能幹的婦女,如果遇上無米,亦難以煮成一餐美味的飯菜,盡管政府積極增加房屋供應,但遇上土地供應不足亦難有大作為。


過去特首林鄭月娥亦曾經直言,「自己沒有魔術棒去處理土地不足問題。」新近林太出席一個港台節目時亦再次表明,「無麵粉做不到麵包」,大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意思,現時最重要的切入點仍是土地問題,故需要採取多管齊下策略,而過去幾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大多數市民傾向選用棕地及填海發展土地。


林太更重申,只要有土地,政府願意興建更多市民「買得起、供得起」的出售房屋。當然對於個別人士來說,或會將林太這段說話解讀為,政府需為日後發展棕地及填海作「說項」。相信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政府或會集中日後會如何發展棕地,以至為稍後維港之外的填海展開前期的工作。


不過同時間,新近亦有消息指出,政府已傾向暫時不會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作發展,據悉當局考慮到,粉嶺高爾夫球場多年來在體育發展方面肩負角色,而隨着新界東北的發展,目前容納十萬個住戶的北區,未來將會增加七萬個住戶,加上該幅用地附近交通基建難以負荷,最終難作高密度發展。


當然對於有關的決定,亦自然會有人認為政府對部分富豪屈服,繼續容許一大片草地曬太陽,而市民就繼續「住得細、住得迫」。對於每一個土地選項的爭議,筆者想起前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的新書「不能迴避的現實—回顧任局長五年的房屋政策」,當中有這樣的形容,「整個社會其實是充滿矛盾和分裂的性格,既肯定全港須加快加大建屋,希望人人可以「住好的、住大的」,卻怕付出代價、不肯接受取捨。


總言之,每個人對於18個土地選項都會有既定立場及意見,要令每一個人都同意政府的決定,自然無可能,最重要是絕不可以讓爭拗停滯不前,只顧提出問題而不讓政府加快造地,最終更變成一個shame game,只有責備、抺黑,而沒有妥協前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