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從青洲填海看「明日大嶼」命運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Nov 23, 2018
  • 2 min read

高尼


ree
網上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月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計劃,這個大規模的填海計劃,將會成為政府對未來二、三十年的願景,增加土地供應,建立一個宜居城市,並將會發展成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當局亦表明計劃是考慮人口和樓宇老化、改善居住環境和個人休憩空間等因素,認為計劃的填海規模有需要而且可行,也符合早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方向。


奈何這個「明日大嶼願景」計劃,雖然獲38位經濟學者聯署支持,綜合成本效益及社會需要的考慮,明日大嶼是高效方案,並且是上佳的選擇。雖然計劃獲學者「瞓身支持」,但計劃亦成為攻擊對象,有稱呼為「敗家島」、「掏空政府財政儲備」、「最差勁的瘋狂計劃」。


盡管政府已表明,有關計劃在規劃研究、工程、撥款,都會按既定程序進行,必定讓公眾有充份參與,並會努力爭取立法會批准,但計劃勢必成為「燙手山芋」。筆者想從20多年前的青洲填海計劃,去探討一下「明日大嶼」計劃命運如何。


青洲(Green Island),又稱大青洲(Tai Tsing Chau),與東面的小青洲合稱為大小青洲,是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之西北的細小島嶼。由於島嶼面積10公頃,加上島上亦沒有人居住,因此青洲填海計劃早於90年代初,港英政府時期已經提出,將青洲與堅尼地城之間的海填平,並於1994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計劃容納逾10萬人口新發展區。


直到回歸前兩年,社會間興起了「反對填海」的聲音,特別是對於維港內的填海更為關注,由於青洲填海正好位處維港西邊入口,對海岸線有相當影響。於1996年間,「保護海港協會」發動「保護海港簽名行動」,獲得17萬名公眾簽名支持,最終成功逼使港英政府擱置青洲填海計劃。


不過實際上青洲填海計劃未有從此「滅聲」,因為前任特首董建華在97年10月首份施政報告中發表的八萬五計劃時,當中亦列明會「進行荃灣海灣(即現時荃灣西站對開的土地)和青洲填海計劃」,期間「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將青洲填海的建議人口,由10萬增加至13.85萬,並希望於08年可以有首批居民入住填海區。


昔日青洲填海雖然只涉及不足200公頃填海,於2000年計劃更大幅縮減至只有79公頃,相對於現時「明日大嶼」的1700公頃填海大計,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但青洲填海最大「死因」在於「維港以內」,最終因「保護維港條例」而擱置,今日人工島大計明顯避開「維港」,且看命運能否迥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