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房策「坡化」 實猛加稅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Oct 12, 2018
  • 2 min read

畢二居


ree
網上圖片

<<施政報告>>雷聲大大,不能說是雨點小小,但主要都是遠水,最惹人談論是超巨型填海,面積達到1700公頃。特首在解話時話係公務員做的功課,但睇番之前老董的團結基金倡議在東大嶼山填海差唔多如出大轍,大有鳴鑼開道之意。至於究竟係林鄭幫阿董做嘢,抑或阿董幫林鄭做嘢就不得而知,亦都唔係咁重要。


填海大計最快要2032年先有樓住,到時係咪做到仲未知,<<施政報告>>有另一個提議好快會發生影響的,就是把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如果按照呢個做法,即係將來私樓數量要大減25%,都咪話唔緊要。


香港有一半人住係公營房屋,比例本來已經唔低,如果你去美加等西方國家,公營房屋唔係咁多,所以曾經何時,好多人都讚香港公營房屋做得好,不過,近年香港土地唔夠,無論公私營房屋都唔夠,於是政府就提出挖肉補瘡,用私樓地去起公屋。


將公營房屋比例加到去七成,呢個做法相當唔係咁多地方可以搵到。有人於是提出,新加坡有九成人都住係公營房屋,剩低一成人住係私人樓宇,全部都係豪宅,新加坡能、香港點解唔能?


好明顯,現屆政府做咗新加坡政府的徒弟,不少政策向獅城偷師,好似向商家買假派生仔假期就係一例。香港房策若然新加坡化,等如放棄高地價政策,但學師不能只學一招本式,要學就要學全套。新加坡能夠唔行高地價政策,能夠讓九成人住係公營房屋,皆因新加坡政府要打工仔交多啲稅,又要供好多強積金,仲有就係好多大公司都係國企,當成個社會大量資源集中哂係政府手上,政府自然有能力包起大家住房福利。


新加坡採取社會主義式的公共政策,與香港小市場、大政府大相逕庭,房委是本港政費主要來源,除了龐大的賣地收益,還有大量的印花稅,加上地產代理、銀行等相關產業,若然公營房屋增加,就會牽一髮動全身,令這些產業環節明顯收縮,影響庫房每年收入絕不會少於500億元,加上建屋所需支出,迄今年年盈餘的情況迅即扭轉,不出三、五年就要由減稅變加稅。屆最最慘是辛辛苦苦上了車的小業主,無得住公營房屋,既要供貴樓又要捱貴稅,慘過供死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