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經濟險變歷史名詞
- landvoice
- Nov 27, 2018
- 1 min read
畢二居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批觀光客湧入東涌,令居民大為不滿,但在區內開設商場的發展商就開心不已。
港珠澳大橋吸引內地旅客追捧,皆因此橋在內地獲傳媒廣泛報導,知名度甚高。相反,在香港多聽到潑冷水的質疑,擔心大橋無人用。未知是否大橋的高難度部份皆因內地完成,無得攞威,港官對此亦懶懶閒,連開動的大日子都好似突然爆出。
大橋現時塞滿人,究竟是三日香,抑或會愈來愈旺尚待觀察。不過,受影響的東涌居民早就失去耐性鬧爆,出現這個情況,皆因政府無做好準備應接人潮,至於曾經係前朝講得鬧哄哄的橋頭經濟,更加被拋諸腦後,所以旅客大軍一到就出現亂局。
橋頭經濟係上屆政府一度講到開巷,當時主張最力係地產大好友林奮強,此君對香港前景出名看好,倡議要迎接黃金十年,包括係機場同大嶼山一帶大興土木,發展商場,分流來自機場同深圳的人流。不過,佢因為賣樓惹麻煩,被廉署調查雖然無事,但就離開了權力中心的行政會議,慢慢他的建議逐漸丟淡。到了政府換屆,大橋無人講,更何況甚麼橋頭經濟!
前朝政府四出搶地、推地,今屆政府就變招改為慢慢諮詢。前朝政府想大起商場,今屆政府就當無件事。若然不是內地大軍殺到,橋頭經濟幾乎變了歷史名詞。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大橋人工島一早就增設商場,咁東涌居民今日,又何必變成個個躁底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