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為何香港「住得細」又「住得迫」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Aug 8, 2018
  • 2 min read

高尼

ree
網絡圖片

大家有否看過,早前在網上社交平台,看過一條關於,香港人「住得細、住得貴、住得迫」的短片,我們不得不承認香港人住得細已經是全無爭議的事實,劏房、棺材房以至納米樓彼彼皆是,早前更有大學講師做過研究,發現近年個別新盤單位的大細,實際上可用面積只有1個車位左右的大細,擺埋張床,活動空間已相當有限。


相信大家亦感受到,近年來發展商是新盤確實起得愈來愈細,按照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報告顯示,以實用面積不足215平方呎的超小納米樓作統計,在2014年這棣的納米樓落成量只有64伙,預計在明年(2019年),納米樓的落成量將大幅急增17倍至1066伙。


當然不同人士會對興建納米樓的原因有不同的演譯,對於部分向來反「地產霸權」的人,認為住得細是因為發展商「賺到盡」,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則認為,香港人住得細,是因為過去政府造地「造得少」,再加上政府對於未來住屋需求「估得低」,以至樓市長期出現供不應求。

不過「住得細」的始作俑者亦可能同政府政策有關,首先大家需要明白,近兩年會有較多的面積不足215平方呎超小納米樓落成,因應發展商從圖則設計以至起樓大多需要四至五年的時間,換言之這些新盤一般是在2014至2015年間「劃則」,而這段期間樓市有何重大的政策轉變。


當中最重大的改變,應該是港府透過金管局及按揭證券公司進一步收緊住宅按揭成數,在2013年的2月按揭證券公司,將九成按揭的貸款上限,由以往600萬元以下物業,收緊至只有400萬元以下的物業可以承造九成按揭,15年的2月更進一步收緊,將按揭保險最高按揭成數降至八成,只有固定收入兼供款入息比率不超過45%的首置人士仍可申請九成按揭。


由於收緊九成按揭後,購買400萬元的物業,首期只需約40萬元,但如果購買500萬元物業則需要約逾100萬元,因應有關情況,發展商自然會「將貨就價」,盡可能興建更多樓價約400萬元的單位,以現時一般市區新盤平均呎價約2萬元計算,單位面積自然需要縮細約200平方呎左右,相反新界區的新盤,因應平均呎價較低,面積亦可以稍為提高至300平方呎左右。


試想想若然九成按揭限制稍為放寬,發展商應該不用興建太多面積僅200平方呎的超細納米樓。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