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發展濕地緩衝區雙贏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Feb 12, 2019
  • 1 min read

李心怡


source: internet


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五個多月的「土地大辯論」,去年最後一日向政府提交終極報名,在十八個土地供應選項中,敲定八大覓地方案,當中包括三個短中期及五個中長期方案為優先選項,惟筆者認為仍未能有效解決土地供求的核心問題。


筆者認為較為可取的做法,是在八大方案之上另覓其他方案,而其中一個比較可行的建議,是展生態價值較低的濕地緩衝區。


很多人認為環保跟發展互相排斥、不可共存,但事實郤非這樣。早前筆者有幸參加了香港濕地保育協會舉辦的「后海灣濕地可持續性研討會」,討論重點之一是探討如何平衡濕地保育和發展需要。


有「青蛙博士」之稱的協會主席劉惠寧在研討會上指出,單在米埔一帶,已有約二百公頃的私營魚塘被荒廢,加上近期有發展商獲批在濕地外圍的緩衝區興建商場及酒店。


劉惠寧認為政府可考慮跟財團進行換地,取回魚塘做保育,又或要求財團在發展的同時,投放資金活化被荒廢的魚塘,達致雙贏的效果。


而在該研討會上,有從英國遠道而來的野禽和濕地基金會行政總裁Martin Spray,他分享了倫敦環團夥拍發展商合作保育的成功例子,認為兩者絕對可以共贏;筆者對他其中一句說話非常深刻:「如果只犧牲百分之五的土地,換來保育剩下九成半的土地,有何不可?」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擇地有聲」!!!

 
 
 

Yorumla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