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礦場建屋比高球場建屋更實際
- landvoice
- Sep 6, 2018
- 2 min read
阡陌

如果在18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供的選項中,最具爭議可能是利用私人遊樂場契約土地用作其他用途,最受關注是佔地高達172公頃,距離港鐵上水站只有約800米距離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這幅足以相等於九個維園大細的土地,最多可建的住宅單位多達13200伙,比起現時這一大幅土地只服務高爾夫球會的2500名會員,完全是天與地的差距。
難怪有社會人士直言,現時這麼優美的草地,卻只是相當少的人可以使用,完全是社會一大浪費,拒絕在高球場建屋完全是向社會富豪「跪低」的懦弱行為,更將有關議題引申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貧富問題爭議,社會無可能「只許富豪打波」,而不許百姓住屋」。
不過在口號式的爭議過後,大家亦需想深一層,事實上收回粉嶺高球場起屋,並非想像般容易,當然在高球場起屋,涉及影響的持分者相當較少,不過大家需要留意高球場契約於2020年才屆滿,加上現時附近悉數是低密度豪宅發展,將高球場重建公屋、居屋以至私樓,對區內交通負荷是難以想像。
再者高球場除了服務會員,也服務附近的社區及支持本港的高球運動發展,是一個舉辦國際賽事的場地。沒有了這個場地,香港便會在國際高球運動版圖上消失。同時間高球場多年來已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情況如郊野公園,開發邊陲會影響當地生態,甚至會影響鄰近的農業園 (政府建議興建的農業園選址在高球會南面)的生態,政府和市民都要考慮。
在此筆者想提出,其實在石礦場起屋,肯比高球場更容易,現存香港有四個石礦場,包括安達臣道、南丫島、石澳及藍地,當中除藍地有限度開採仍然營運(預期2023年便完成開採)外,其餘安達臣道早已落實改建成住宅發展,首兩個公屋安達邨、安泰邨更已建成逾年,不過其實南丫島石礦場的建屋計劃仍然「只聞樓梯響」。
事實上石礦場在港歷史任務已將近完成,將石礦場建屋自然較易「上馬」,加上有安達臣道的藍本下,將南丫島、石澳以至藍地等石礦場相繼建屋自然變得容易,再者其實每個石礦場佔地都有四、五十公頃,可建單位亦絕非小數目。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