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地價政策宜透明化
- landvoice
- Aug 7, 2018
- 2 min read
李心怡

新地(0016)去年獲批以破紀錄補地價逾一百五十億元,發展西貢十四鄉項目,上星期又有新進展,發展商向城規會申請,將項目密度大為提高,加建近百萬呎樓面,由原來興建四千九百三十伙住宅,增加至九千五百伙;而單位平均面積則由近一千方呎減至約六百一十方呎。
本港房屋供應緊張,十四鄉項目新計劃可大幅增加供住宅應,只要交通流量等基建配套許可,筆者認為城規會應認真考慮。
市面上亦有一種聲音,指新增樓面面積如同益了發展商,惟筆者認為這只是一知半解,因為發展商需要再補地價,而且必須公開金額。
誠言補地價政策一向透明度極低,外界所知甚少,根據曾與政府交手的發展商高層透露,代表政府的一方,通常由地政署副署長聯同數名高級產業測量師組成九人小組,評估該片土地現時及將來的價值,再向發展商徵收百分百的升值金額作為補地價。
由於銀碼動輒數以十億計,發展商與政府在估值難免有分歧,部份有實力發展商情願將農地曬地,靜候有利的市場環境才出手,例如市場回軟時再傾補價事宜,導致談判過程非常漫長。
筆者建議政府更改農地補地價政策,以更透明的方式評估,達至各界別人士都能了解土地於交易過程中所牽涉的細節,不用再你猜我估,勢必大大加快農地轉為住宅地的時間。此舉好處是相對簡單,不會影響太多的土地持分者,算是捨難取易。
根據本港四大發展商的年報,合共坐擁持有約一千公頃的農地,只要補地價政策更加透明,相信可吸引發展商提速進行,有效增加住宅供應量。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