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搵近水救近火
- landvoice
- Aug 3, 2018
- 2 min read
上車男

樓價日日升,想上樓者難頂的程度,不是那些已經上樓的達官貴人可以估計。你試想像,如果你計劃兩年後結婚,同未來外母見面,佢兩眼望實你,然後問您「婚後住係邊呀?」的時候,你如何回應。難道叫未來老婆搬到自己屋企,跟老爺奶奶一齊住?未來外母深知女兒是港女,點頂得順奶奶,你都估到未來外母塊面實黑過鑊屎。
目前很多人提及一些超級遠程計劃,例如填海。不是不好,問題填得來,連個仔都結婚啦!香港推行這些項目,程序極多,有市民可以為了一條海豚提出司法覆核。要填海,沒有20年都不會見到樓。如果我學某些議員奉子成婚,是否填完海到有樓供應,個仔都20歲呢?
最近見到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提出一些方案,似乎現實少少,就是「土地區劃整理」,叫私人擁有土地自動上繳政府,整個區作規劃。政府興建部分基建,私人土地擁有者興建部分公營房屋,起好後交還政府,其餘土地要發展就要補地價。
雖然名字改得「論盡」,但實際上就是整個區要整片規劃,而不是零零碎碎拿農地補地價起樓。其實這個方法在外國已經很流行,例如英國,許多新區要發展,地產商要負責興建20至30%的公營房屋,建築與私樓一模一樣,然後交還政府統一以低價出租。
港大另一個建議叫「土地債券」,即是政府向一些合適的新界土地持有人發行土地債券,收購其土地,這些土地債券可以自由在市場轉讓,等如活化零散的農地。土地債券這個建議就好似政府在N年前發行的「乙種換地權益書」,當時政府要開發新界土地,但是沒有很多資金,乙種換地權益書就等如一種債券,以借錢的方式收購土地。
港大這些建議雖然名字上改得學術性,但實際上比較現實,即是向新界土地持有人揀選適合發展的地方,整片規劃回收,屆時要求這些土地持有人興建部份公營房屋給予政府,其餘土地發展則要補地價。
如果搞得快,按這些方案發展,5至6年後就可以見到樓,並幫助到那些需要上樓、買不起私樓而等候入住公營房屋的人,亦可以有更加多私樓供應,幫到好似我這類等上樓人士。
不知為何社會上對港大的建議沒有討論,他們提完就算。好像無得鬧,就無人講,我輩無殼蝸牛一族,完全沒有人代表他們的聲音,議員又沒有發聲,不知是在放暑假還是怕被罵。總之,市民面對住屋難的問題,高官、議員好像都抱「我睇你唔到」的心態,不聞不問,真係見到都㷫。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