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候公屋變「七年之癢」
- landvoice
- Nov 15, 2018
- 1 min read
李心怡

電影《無間道》有一句經典對白:「明明說三年,三年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十年都黎緊啦老細。」相信這句說話,在一眾等候上樓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來說,神態都比影帝梁朝偉還有感染力及說服力。
房委會日前公布最新輪候公屋的狀況,截至今年九月底,整體申請數目約二十六萬七千百七百宗,當中約有十五萬零二百宗為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十一萬七千五百宗配額及計分制之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雖然申請數字較今年六月底輕微減少約四百宗,惟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卻不跌反升,由六月時輪候五點三年,進一步攀升至五點五年,創十八年以來最長的輪候時間。換句話說,距離房委會定下「三年上樓」的目標愈來愈遠。
現屆政府為加快公屋流轉,推出「綠置居當公屋」,首當其衝是新推出的公屋供應量減少,加上筆者從一些房委會委員的口中知悉,未來數年新落成的公屋數量大減,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筆者可預期未來輪候時間只會繼續惡化,相信衝破六年大關指日可待,「七年之癢」也只是時間問題。
筆者認為房委會面對現實,既然「三年上樓」目標不徹實際,倒不如正式更改,以免被人(包括筆者在內)經常抽水。另一邊廂,如果特區政府懂得好好利用的話,這亦是一張有助推行覓地的好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