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樓花申請的啟示
- landvoice
- Nov 9, 2018
- 2 min read
李心怡

近日樓市新聞紛紛已劈價為焦點,身邊很多尚未上車的朋友,看到類似新聞很亢奮,認為是時候執平貨了。
劈價是否等同平宜呢?例如一對耳環原價五千元,由於很多女性追逐這種款式,商人屢次枱高售價希望賺到盡,標價最高升至一萬元,惟最後冇人問津,商人選擇「劈價」三成,最終以七千元售出,是平是貴其實一目了然。
的而且確,樓市近期轉吹淡風,受加息、中美貿易戰及股市暴跌所影響,不論一手、二手樓的銷情亦回軟。根據地政總署最新公布的資料,十月份未有新盤申請預售樓花,是繼去年五月份以來後的首次,對後市去向絕對有啟示性。
筆者過去多番強調,發展商坐擁龐大資源,高薪聘請專業人士跟政府博弈,很多時都計數精準,情願貨如輪轉,因此很多時都搶著第一時間申請預售樓花。惟上月申請樓花食白果,甚程度是反映發展商放緩新盤的推盤步伐,靜觀後市的發展去向。貼地的講法是情願唔賣,好過賣得差,做臭個朵。
眾所周知,政府即將推出空置稅,惟細節仍未公布,理論上發展商愈遲將存貨推出,日後要繳付的空置稅更多;因此推遲賣樓花也不是上策,只會增加持貨成本。
筆者認為今次的啟示,要再多看一點發展商的去向,假如發展高寧願將手上代售的新樓(以細單位為主)囤積,樓市應跌極有限,春天不遠了。相反發展商只是稍稍觀望以便轉陣,日後開價非常貼地,推出比「呼吸plan」更有新意的上車計劃,那便要小心謹慎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