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龍床盤是誰造成的?

  • Writer: landvoice
    landvoice
  • Dec 13, 2018
  • 2 min read

畢二居


ree
網上圖片

細到幾乎只能放下一張床的龍床盤,銷情近日成為熱門話題。龍床盤之前被稱為納米樓,納米是微型技術的簡稱,納米盤細到有如納米技術,形容可謂刻骨銘心,與發展商辯稱紫禁城咁大皇帝都係瞓一張龍床的龍床盤,一個刁鑽;一個嘲諷,抵死之處各有千秋。


與納米樓或龍床盤比較,新加坡把超細單位稱為鞋盒屋,文字功夫似乎就略為遜色,新加坡政府事事都管,社會創意較少,由此可見一斑。


既然說新加坡政府事事都管,樓宇大小當然都不會放過。新加坡的鞋盒屋雖然面積有四、五百平方呎,卻已被指面積太小,政府於是先後發出指引,要求樓盤開積不能細過七、八百平方呎,這些「鞋盒」在香港年青人眼中,其實已是相當不俗的住所,不少住在私樓的居民,終其一生都是在這樣大小的單位中度過。


發展商開細則起樓,無非是為了賺錢,只要法例容許,市場又有需求,在商言商總有人會興建。現時納米樓供應大增,甚至有人擔心會觸發跌價爆災。有人就問,為何新加坡政府規管鞋盒屋,香港卻對納米樓視而不見?


納米樓屋細價貴,社會早有聲音要求限制,但政府一直沒有動手,表面理由是香港奉行自由經濟,與新加坡積極干預的做法不同。說穿了真正的原因,是政府根本無地,可以用作興建更多私樓。在這個局限下,量與質就變成零和遊戲,如果要保持質素,限定最低面積,興建的單位數量就要減少。如果容許興建納米樓,供應數量就增加,雖然居住環境下降,買得到樓的人就增加。兩害相衡下,唯有撒手不管。


納米樓的出現,皆因無地之過。之前幾年政府為了爭地,不惜與環保團體搶綠化地,現時為了止疑息爭,這些打打殺殺的搵地方式都放棄了,所以就算搶建納米樓的熱潮過去,市民居住環境是否可以有明顯改善,又是另一回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